全台不少神轎匠師,師承永川大轎。記者曹馥年/攝影

說起台南市中西區的永川大轎,許多人的印象是「神農街口第一間」,這棟門牌神農街49號的百年街屋見證永川大轎艱辛創業的歷程,也埋藏王永川三代傳承的重要記憶。對永川大轎搬家,第二代王政雄表示很捨不得,「不過有人整修、維護也不錯」。86歲的創辦人王永川仍在廠房督導匠師,雖與老街屋步行距離不到5分鐘,他搬家後很少走回神農街口,「不知現在是什麼樣子」。
永川大轎出品的神轎是府城極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,創辦人王永川是家中長子,承接父親的木工手藝,跟著學做神桌,後來長期投入神轎工藝。神明使用的器物講究真材實料,王永川堅持以最好的用料,手工精雕、組裝。出品的神轎堅固耐用,扛起來彈性佳且省力,成為台南市神轎製作第一把交椅。王永川曾獲第15屆薪傅獎,一身功夫除傳給兒子、女婿、外孫,全台不少神轎匠師也師承永川大轎。
王永川回憶,永川大轎早期的匠師遠從屏東、澎湖來,大家一起切磋技藝,「台南100間廟宇的神轎,差不多有95間是我做的」。看來門面不大的街屋,裡面空間很深,20多年前,師傅人數最多時有20人,大夥一起趕工到半夜,很有革命情感。
原本舊廠12樓都有師傅工作,往2樓的樓梯既狹且陡,只能搬小物件,遇到製作體積大的神桌,就打開2樓的廳門吊進去。大約10年前,永川大轎在神農街尾興建廠房,空間比老街屋寬敞數倍,通風、採光佳,大型木作逐漸轉往新廠。舊廠因建築老舊,1樓專作雕刻,2樓改為儲藏室,直至去年5月屋主收回。

正式遷到新廠後,舊廠的「府城永川大轎」老招牌,就放在大門口顯眼處。目前廠內有10多位匠師,還有23位大學畢業後來學藝的年輕人。王永川說,有人傳承手藝,是他最感寬慰的事。
86歲的王永川,每天都在廠房督導匠師。記者曹馥年/攝影
86歲的王永川,每天都在廠房督導匠師。記者曹馥年/攝影
在台南市神農街49號百年街屋經營近一甲子的著名神轎、宗教藝品老店「永川大轎」,因...
在台南市神農街49號百年街屋經營近一甲子的著名神轎、宗教藝品老店「永川大轎」,因屋主收回管理,去年初遷入神農街底近藥王廟的廠房。圖為往昔往永川大轎門面。圖/永川大轎提供
永川大轎的新廠,比老街屋的舊廠寬闊許多,老中青匠師一同打拚。記者曹馥年/攝影
永川大轎的新廠,比老街屋的舊廠寬闊許多,老中青匠師一同打拚。記者曹馥年/攝影
永川大轎的老招牌,仍擺放在新廠房大門口的顯眼位置。記者曹馥年/攝影
永川大轎的老招牌,仍擺放在新廠房大門口的顯眼位置。記者曹馥年/攝影
永川大轎在百年街屋經營一甲子,是台南神轎製作第一把交椅,創辦人王永川獲薪傳獎肯定...
永川大轎在百年街屋經營一甲子,是台南神轎製作第一把交椅,創辦人王永川獲薪傳獎肯定。圖/永川大轎提供
永川大轎創辦人王永川(左)、兒子王政雄。記者曹馥年/攝影
永川大轎創辦人王永川(左)、兒子王政雄。記者曹馥年/攝影

文章出處; 聯合新聞網